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一院一品 |法学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4-11-16  查看次数:

法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立足于邢台、面向河北、辐射全国,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一理念双进阶四融合”即“124”卓越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底蕴,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法律实务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法治工作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基层法律服务人才。 

坚持“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理念,培育心怀家国的法治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理念为内在支撑,着重德与法的内在融合。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和《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并通过法官论坛-优秀校友讲堂-红色调研等特色思政品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专业实习-辩论赛-模拟法庭大赛-社会公益实践第二课堂,将课程思政建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教学各环节中将德育渗透其中,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

构建“3+8”理论与实践“双进阶”课程体系,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贯彻新文科建设、应用型转型理念,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修订完善“3+8”理论与实践“双进阶”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与专业选修课3大模块。根据职业发展不同方向设置律师实务、公司法务和涉外法务等不同知识模块交叉融合的实务拓展课程,实现专业知识由基础向复合进阶。构建由专业感知、初级辩论、高级辩论、案例研习、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法律诊所和毕业论文8大模块构成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

开展协同育人“四融合”实践教学,培育应用型法治人才。一是教师与行业专家相融合,打造“三师”培养模式。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探索专任教师、学业导师、实务导师相结合的“三师”培养模式。落实学业导师制度,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各类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论文撰写,在考研法考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精细化服务,指导学生获2023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从邢台市中院、邢台市检察院以及各大律所等实务部门选聘行业专家担任实务导师,与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展案例研习等实务课程教学、模拟法庭指导点评以及校外实习指导。二是理论与实务相融合,拓展教学—科研—实务协同育人三渠道。教师带领参研学生承担市政法委委托横向课题,在深入调查与严谨分析基础上,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市政法委领导的肯定性评价。利用与市人民检察院“双导师双基地”建设机制,法学教师作为理论导师带领学生参与市检察院多项省部级课题申报与调研,2023年完成一项最高检课题,将实务性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相衔接,提升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三是校内与校外相融合,加强“一点双基地”建设。借助基层立法联系点优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地方立法课题研究、地方立法调研等活动,其中2018年参与制定的《邢台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管理条例》已颁布实施,并入选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成果”。将模拟法庭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探索“岗课赛证融合实践育人”模式,自2014年9月起,法学专业已成功举办14次模拟法庭展示活动和两届模拟法庭大赛。2022级法学辩论队荣获邢台学院“追风杯”辩论赛团体冠军和最佳辩手称号。与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邢台市人民检察院、邢台市依法治市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有实习实训基地22个,包括:以法检为主的国家机关9个、本地律师事务所8个、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5个。四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参加“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12·4”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活动。学生组成“希望田野服务队”参与2024年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理论,2024年9月联合邢台市委政法委、邢台市见义勇为工作协会举办“太行泉城 义勇邢襄”见义勇为宣传活动。

 

 

学生参加模拟法庭大赛

学生参加追风杯辩论赛获团体冠军

宪法主题公园研学

正扬时代律师事务所座谈、看望实习生